漫画:李晓宜
从引发全民背古诗热潮的《中国诗词大会》,到以“读信”形式带给人全新感动的《见字如面》,再到“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的《朗读者》……最近,一系列制作精良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引发了观众的强烈追捧。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3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6.4%的受访者喜欢看文化类综艺节目,40.9%的受访者认为这类节目的吸引人之处在于能使人感受到文化之美,61.0%的受访者期待文化类综艺节目发掘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
受访者中,00后占0.6%,90后占18.5%,80后占55.2%,70后占18.9%,60后占5.6%,50后占0.9%。
86.4%受访者喜欢看文化类综艺节目
“我最近正在‘追’《朗读者》。”北京某高校大三学生王嘉源寒假时全程“追”完了《中国诗词大会》,现在又被《朗读者》“圈粉”。
河北保定的王殿承今年31岁,他一直是“‘文化大会’系列节目的忠实粉丝”。王殿承说,这类节目最适合全家一起看,“我和父母、爱人,还有5岁的孩子,经常晚上坐在一起观看,节目也越来越好看了”。
本次调查中,57.4%的受访者看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52.8%的受访者看过《中国成语大会》,51.3%的受访者看过《中国诗词大会》。看过《朗读者》和《见字如面》的受访者分别为32.6%和31.2%,看过《中华好诗词》的受访者有23.7%。
调查显示, 86.4%的受访者喜欢看文化类综艺节目,其中26.4%的受访者非常喜欢。10.7%的受访者表示没看过或说不好,3.0%的受访者不喜欢。
来自湖南长沙的媒体人钱嘉颖(化名)喜欢《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看完节目,才发现原来很多东西自己还知之甚浅”。钱嘉颖觉得,这些文化类综艺节目带给自己的最大收获就是,让自己意识到每个看似平常的汉字、成语背后,都蕴藏着丰富的知识、故事。
文化类综艺节目吸引人的因素有哪些?调查中,60.7%的受访者认为是能够边看边“涨知识”,40.9%的受访者认为是能让人感受到文化之美,39.8%的受访者觉得节目环节设置吸引人。同时,制作精良(39.3%)、风格清新(34.9%)、喜欢节目主持人或其中某位选手(28.9%)、喜欢节目的点评嘉宾(25.1%)也是吸引人之处。还有10.3%的受访者表示是对纯娱乐的综艺节目腻烦了。
正在北京某高校读研一的乔钰是《中国诗词大会》嘉宾蒙曼的“忠实粉丝”,“在《百家讲坛》开讲时就开始喜欢蒙曼老师,后来有她参加的‘成语大会’、‘谜语大会’和‘诗词大会’,我也都很喜欢。蒙曼老师不仅知性,还真诚、幽默,听她讲历史完全是一种享受”。
在参与过此类节目的嘉宾中,最受受访者欢迎的分别是:钱文忠(13.6%)、王立群(11.9%)和杨雨(11.3%)。接下来依次是:蒙曼(10.1%)、毕淑敏(9.0%)、赵忠祥(8.0%)、濮存昕(7.7%)、王刚(6.2%)、康震(6.1%)、郦波(5.7%)、梁晓声(3.8%)和毛佩琦(3.3%)等。
89.3%受访者认为现在存在“文化缺失”现象
文艺类综艺节目的火爆,体现出观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但同时也有另一种声音认为,这样的现象恰恰反映了当下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文化缺失”的问题。
调查显示,89.3%的受访者认为存在“文化缺失”的现象,其中45.7%的受访者认为非常严重。5.0%的受访者认为不存在,5.6%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王嘉源把这种现象描述为一种“浮躁感”,“我总是很着急、很焦虑。观看文化节目时所感受到的内心的平静,特别珍贵”。
“我会为孩子挑选简化版的《三字经》等读物,希望孩子从小能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家住河北承德的80后段岚岚是一名3岁宝宝的妈妈,她觉得导致“文化缺失”现象的部分原因是对传统文化的教育意识不强。“很多家长对传统文化都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了解,自然也会影响到孩子”。
在钱嘉颖眼中,文化类综艺节目就像“诗和远方”,是一种“美好而奢侈的愿望”。“如果没办法解决下个月的房租,我可能也没心情去读老舍”。
到底哪些因素对当下社会的“文化缺失”影响比较大?
数据显示,56.1%的受访者认为房子、车子、票子让人无暇顾及自己的“文化生活”;44.9%的受访者认为城市化浪潮让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乡土文化的根;43.8%的受访者认为“文化”都被“娱乐化”了;39.6%的受访者认为家庭、学校教育过于功利,不再重视文化修养;39.0%的受访者认为当下缺少真正深入人心的文学大师或文化名人;31.3%的受访者表示长久以来人们忽略了传统文化的价值;28.9%的受访者表示外来文化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23.0%的受访者认为文化生活被一步步商业化了。
59.2%受访者认为文化类综艺节目能够加深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对于文化类综艺节目,观众还有更多的期待。
调查中,61.0%的受访者希望发掘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制作更多类型的文化类综艺节目;60.6%的受访者建议节目加强互动,通过网络让观众也可以参与到答题和讨论当中;51.3%的受访者表示可以开发书籍、音频、大电影等周边产品,全方位推广传统文化;33.0%的受访者希望采取更多元的比赛形式;30.6%的受访者建议邀请明星答题,进一步加强可看性。
“我个人非常看好这些文化类节目的发展。”王殿承说,“我们民族有那么多优秀文化,应该找到合适、有力的形式推广开来。”
王嘉源表示,这样的“文化潮流”在校园内同样反响强烈。“过去组织活动,都是偏娱乐化的较多。而最近,很多学院学生会都在举办学院内部的‘诗词大会’”。
乔钰也觉得,看综艺节目不应将消遣作为唯一目的。“如果又能学到知识,又能得到放松,何乐而不为呢?”在最新一季的《中国诗词大会》中拔得头筹的武亦姝也是乔钰心中的榜样,“有知识有涵养的姑娘最美”。
数据显示,59.2%的受访者认为文化类综艺节目对传播传统文化最大的助力是加深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58.7%的受访者认为是帮助人们发现了传统文化之美;46.6%的受访者认为是在社会上形成了热爱传统文化的风尚;40.8%的受访者认为是发掘出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的人物典型;40.5%的受访者认为是让观众在观看中提升知识水平;19.8%的受访者认为是促进了更多文化类产品的诞生。(崔艳宇)
北京3月13日电 (记者黄维)为更好地保护北京传统手工艺文化,让出现传承困难的手工艺项目得到延续发展,由北京文化艺术基金提供支持,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联合北京市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共同主办的北京文化艺术基金项目――“携手大师,传承匠心:北京濒危手工艺传承人才培养”近日正式启动。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正在经历剧烈变化,文化环境也在悄然改变,不少原本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手工艺项目逐渐脱离了公众视野。而且随着这些传统... [阅读]
北京3月6日电 2017年2月28日上午,中国儿艺今年首部新戏《李尔王》在四楼会议室正式召开建组会,中国儿艺院长尹晓东,党委书记雷喜宁,副院长冯俐、闪增宏,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杨帆和《李尔王》全体主创、演员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此次建组会。 此次创排的《李尔王》改编自英国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同名戏剧作品,依托著名翻译家朱生豪的经典译本,旨在将世界文化经典以具有观赏性的方式推介给少年儿童。同时,选择“四大悲剧”之一的《李尔王》为题材,也是中国儿艺对创... [阅读]
北京3月1日电 中国文联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2月27日至28日在京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中国文联、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重要讲话精神,系统总结2016年工作,全面部署2017年工作,努力推进文联深化改革,团结引领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深入开展主题文艺实践,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为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文联主席铁凝主持会议。中宣部... [阅读]
北京2月28日电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秽色情信息向新技术领域蔓延,利用网盘、网络直播、VR(虚拟现实)产品等新应用传播秽色情信息的现象增多,社会反映强烈。对此,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及时部署相关监测和打击工作,组织开展专项行动和集中整治;各地各级“扫黄打非”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工作部署,深化开展“净网”护苗”等专项行动,严查大案要案,严惩违法犯罪行为。近期,北京、广东、浙江等多地陆续查办了一批利用网络... [阅读]
© 2017-2020 华舜网 版权所有 华舜文化传媒主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信部备案号:粤ICP备17156687号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高升时代广场 电话:155-7638-1979 投稿邮箱:896711351@qq.com
技术支持:蓝蝶网络科技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