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  >> 创新故事  >> 查看详情

手术录像被国外当教材 邢念增把手术变成艺术

来源: 华舜网  日期:2017-03-11 16:16:38  点击:2003 
分享:

在前不久举行的华夏医学科技奖颁奖大会上,有一位专家同时获得2015、2016年度的华夏医学科技奖。他就是中国泌外科手术创新的探索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邢念增教授。从医30年来,他始终不忘初心,把工匠精神与创新精神融为一体,在膀胱癌、前列腺癌、肾癌等重大疾病手术治疗上取得多项重要突破,不仅造福国内患者,而且成为国内国际同行学习的对象。

邢念增近影

“国外再好也不是自己的祖国。”2002年5月,在美国梅奥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并被破格晋身为助理教授的邢念增携妻带子、举家回国,在北京朝阳医院开始了报效祖国的全新旅程,并于次年出任泌外科主任。

作为一名外科医生,邢念增深知:手术台上无小事,医生的一招一式都关乎患者的生死安危,必须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从术前消毒到术后缝合,每一个细节他都认真对待,力求完美无缺。泌外科涉及的许多器官都是左右两边对称生长,为避免手术做错边,邢念增要求医生、护士手术前要在患者皮肤上做好标识,确保万无一失;为减轻手术切口瘢痕,他在科内率先使用手术切口行皮内缝合方法,既减小了疤痕、又可术后不用拆线,减少了患者痛苦、缩短了住院时间,得到患者的交口称赞。

“手术是人类最精细、要求最严格的技术,好的手术既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邢念增把做好手术的经验总结为 “三精一高”:即精确的手术思路、精细的手术解剖、精湛的手术技艺,和对患者高度的责任心。

“除了工匠精神,外科医生必须还要有创新精神。”他介绍说,近些年我国的肾癌、膀胱癌、前列腺癌患者不断增多,而且呈现低龄化趋势,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了极大痛苦。“这些器官不仅重要,而且部位特殊,手术本身很复杂,难度也大,传统的开放式手术时间长、创伤面大,而且伤口愈合慢、后遗症多。要想减少创伤、根除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创新。”

按照这一思路,他带领泌外科团队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北京市“扬帆”计划与“登峰”计划等科研项目的支持下,带头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

在国际上首次实施了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加II级瘤栓取出术。肾癌合并下腔静脉瘤栓的最好治疗方法是手术,而手术的挑战性很大,且过去通常是开放性方式,即通过在腹部切一个20多厘米的口完成。邢念增采用的腹腔镜微创技术能够到达同样的治疗效果,但创伤小,病人术后痛苦小,恢复快。然而,这种手术的挑战性更大,术者要有丰富的手术技能和敢于担责的创新精神。

在国际上创新性地设计实施了一种新的输管与回肠通道吻合的方法(该方法被国际同行称为“邢氏方法”),并设计出适宜腹腔镜下构建的“双输入袢顺蠕动原位回肠新膀胱”――国际同行命名为“邢氏膀胱”。该成果推动了国内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技术改进与技术创新,不仅在国内产生了广泛影响,而且得到美国南加州大学、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地区的权威专家高度评价,提高了我国在膀胱癌治疗领域的国际地位,为患者的肿瘤治疗效果及术后生活质量带来了显著提升。

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失禁,是最常见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并发症。为攻克这一难关,邢念增创新性地设计出了“三明治”技术重建道。该技术把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留置管的时间从2―3周缩短到1周之内,大大提高了术后早期控率,彻底解决了患者术后“躺着憋不住、站着一裤”的难题。

截至目前,邢念增在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论文近200篇,其中包括Lancet、JBC、Carcinogenesis、Prostate等SCI收录的论文40余篇,论文已被国际同行引用600余次。

过去的前列腺癌手术一做就是七八个小时,现在1个小时左右就能完成;之前的大手术患者要躺一周才能下地,现在第一天做完、第二天就可以下床活动;过去患者出血1000毫升很正常,如今一般控制在100毫升之内……创伤更小、恢复更快、效果更好,邢念增的泌外科手术赢得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认可,其手术录像被世界泌外科协会、欧洲泌外科学会列为教学录像。“以前是我们拷贝老外的录像、向他们学习,现在反过来了。”他微笑着说。

邢念增还多次应邀在亚洲、欧洲和美国的专业学术大会上做现场报告,许多外国同行由衷称赞:“邢教授真是天才,手术做得这么棒!”

“腹腔镜下切膀胱,一步一步莫着慌。头低脚高摆体位,肠管尽量入腹腔。分离左右输管,保护血运莫乱来……” “根治前列腺,解剖是关键。两端两面两韧带,编个口诀记下来:前面剔脂肪,后面护直肠;上下分离找界面,左右处理莫图快。为了控好,道适量长;肿瘤切干净,再做男儿郎……”为了便于国内同行学习、掌握,邢念增教授还将腹腔镜膀胱癌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中积累的经验及手术要点总结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在学界广为流传。

此外,邢念增几乎每个周末都应邀到外地进行学术演讲或手术演示。“每一次都想把他们都教会了,会的医生越多就有越多的病人受益。把别人教会了,我自己再往前跑,继续研究新的手术方法。”邢念增笑着说,“外科手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创新永远在路上。”

  • 我要评论

    评论内容*
    姓名

    评论列表

相关文章

  • 近期将有10家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 近期将有10家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

     北京2月15日电(记者贺迎春)科技部副部长阴和俊在今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146家国家高新区发展势头强劲,发展态势良好,“十二五”期间营业收入保持年均17.4%的增长速度;2016营业收入预计达28.3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工业总产值20.5万亿元,同比增长10.3%。 阴和俊表示,17个国家自创区对所在地区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武汉东湖、湖南长株潭、四川成都等国家自创区主要经济指标连续数年保持30%左右的增速。2016... [阅读]

  •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安全运抵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安全运抵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

    北京2月13日电(赵竹青 郭心冰 肖建军)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按流程完成了出厂前所有研制工作,2017年2月5日从天津港启程,经过约一周的海陆运输,于13日安全运抵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开展发射场区总装和测试工作,计划于4月中下旬由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这意味着我国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收官之战揭开序幕。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安全运抵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肖建军摄) 天舟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采用两舱构型,由货物舱和推... [阅读]

  • SKA反射面天线详细设计方案通过国际评审 SKA反射面天线详细设计方案通过国际评审

     北京2月13日电(记者贺迎春)科技部网站消息,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项目(SKA)天线国际工作包联盟近期在华召开了反射面天线结构详细设计评审会(DDR)。中国电科54所牵头国际同行共同编制形成的天线详细设计方案顺利通过国际评审。 SKA反射面天线详细设计评审的通过标志着SKA天线的研发工作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在SKA的工程研发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为SKA天线的后续研发和SKA工程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据悉,天线(Dish)工作包是在SKA的11个工作包... [阅读]